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 十年守望,十年奔赴|这个夏天,伯藜支教团再次走进留守儿童之家

十年守望,十年奔赴|这个夏天,伯藜支教团再次走进留守儿童之家

2025-08-29 10:05来源: 作者:标签:

十载坚守,步履不停。2025年暑期,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“苏师护童心,伯藜伴童行”支教团走进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魏楼村留守儿童之家,开启第十个年头的暑期支教征程。这支由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支持、江苏师范大学陶学子接力传承的队伍,十年间足迹遍布贵州黔西南、陕西三原县及江苏睢宁县多地,累计80余名志愿者薪火相传,始终致力于服务乡村教育振兴。本次活动中,10名支教队员为70余名乡村留守儿童开展了涵盖课业辅导、心灵关怀与素质拓展的多元课程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充实而温暖的夏天。

构建多元课程,助力全面成长

伯藜支教团始终聚焦乡村儿童全面发展,精准对接学生需求,在以往支教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构建了体系化的多元课程。以课业辅导夯实知识基础,以心理教育和法治宣传筑牢成长防线;通过不织布姓名牌制作、立体荷塘创作等创意手工课程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充分领略创意的无穷魅力;“纸杯跳一跳”“彩虹搭桥”等趣味科学实验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,同时开设劳动实践、合唱、主持及园艺种植等兴趣课程,丰富成长体验;更将“无敌风火轮”“背对背夹球”等趣味运动会项目融入课程设计,让孩子们在团队协作与挑战中锤炼毅力与合作精神,全方位守护孩子成长根基。

传承红色基因,培育家国情怀

支教团队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,精心打造思想教育课程,厚植学生爱国情怀。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团队设计红色故事系列课程,通过讲述《小英雄王二小》等故事、排演《刘胡兰的故事》情景剧,让铿锵誓言深植童心;借助《雪山上的丰碑》,引导孩子们感悟奉献精神,并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;组织高年级学生制作“长征精神树”、写下“给2035年自己的信”,让“我要保卫祖国”的信念在稚嫩笔迹中彰显。这些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,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、可践行的精神养分,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成长的点滴。

体验非遗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

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坚定少年儿童文化自信,支教团精心策划非遗体验活动。活动中,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扎染、艾草锤制作、漆扇绘制等传统技艺。扎染时,蓝白纹样晕染,孩子们惊叹“像宇宙”

“是落日”;艾草锤制作区,孩子们表示要“给奶奶捶背”,满是温情;漆扇绘制区,孩子们发挥想象力,绘制出奇幻“彩虹”。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、传承文化,心中也被悄然播下了文化认同与自信的种子。

第十年的支教行程圆满结束,这不仅是暑期活动的收官,更是一段新旅程的启航。未来,江苏师范大学伯藜支教团将凝聚更多陶学子的青春力量,不断扩大服务范围、深化课程内涵,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在广阔的乡土中国书写更加温暖而坚定的教育篇章。

供图:张梦燕、程转丽、霍元丽、卢喜汉、熊文嘉

供稿:张梦燕、张莹莹

近期热点
热门视频

新闻 | 视频 | 财经 | 生活 | 视觉 |

华网新闻-中华新闻门户网站 邮箱:3550235802@qq.com